题 目: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实际应用
主讲人:张冬青教授
时 间: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:00-11:00
地 点:西城校区教学综合体C103
欢迎广大师生参加!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科研处
2020年10月27日
主讲内容:
人工湿地,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,它是由人工进行建造并控制的,在湿地填料的基础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,对自然湿地进行模拟,进而形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。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各种物理、化学和生物作用,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分解,其中包括了多个过程,比如离子交换、微生物分解以及吸附、过滤等过程,进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处理。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,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细菌,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。同时,人工湿地还具有其他优点,比如能够恢复生态环境、投资费用低、维护比较容易等。 本次讲座着重介绍了人工湿地在新加坡处理污水的实际应用。
张冬青教授简介:
主讲人长期从事药物活性化合物(PhACs)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方面的研究。申请人曾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(2003-2005)和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(2005-2008)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。之后,就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(NTU)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,担任研究员、高级研究员和讲师(2008-2017)。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担任教授之前,曾经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(2018)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(2019)分别担任研究员和客座助理教授。主讲人是全球范围内早期开展有关PhACs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和去除的研究人员之一,在南洋理工大学工作期间,带领课题研究小组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;多次和新加坡水务局(Public Utility Board, PUB)、新加坡水工业(Environmental Water Industry)和新加坡国家公园(National Park)合作研发项目,并担任项目负责人。近十年期间,主讲人在利用人工湿地去除PhACs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主讲人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相关研究经验,在有关PhACs与水-土壤-植物的研究领域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先后在Water Research, Bioresource Technology,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, Environmental Pollution,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等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,包括第一作者文章50篇;文章引用率>3000(Google Scholar),H-index:25, i10-index:36,其中高被引文章4篇。